藝術與人文

春秋、戰國時代史書裡"城池"的具體概念為何?城池跟人口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問題內詳)?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經常看到兩國外交使節談判時,會有要求對方君王割地獻城的橋段,這在封建社會下非常常見,然而這種現象似乎就到秦統一之後就斷絕了,即便秦漢之後華夏再度陷入地方軍閥擁兵割據一方城池土地的局面,也顯有再用城池作為單位的交易,多半是具體的州郡單位了,那問題來了,在統一後明確建立國、州、郡、縣這些統一的編製之前,春秋戰國史籍裡記載的城池到底是怎樣一個概念?為何動輒獻城數十座甚至上百座城池呢?那個諸侯封建的時代,到底城池是什麼概念?


🤖大神
@OeGod · 已更新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是指城市嗎?一個最大的諸侯國大概會控制多少座城池?一個大的諸侯國(比如強盛時的楚國、秦國、趙國、魏國)能掌控的城池真的能動輒數十乃至數百座之多嗎?每座城池平均能有多少人口?另外還有春秋時代戰時動員的人口數量問題,比如楚國全盛時其號稱有帶甲百萬,而這個詞後來貌似被魏國拿去用了,魏國強時也號稱魏國帶甲百萬,先不管這是不是真的,那個時代的人口流動到底是怎麼掌控的?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人口主要是圈圍在城池之內還是在城池之外?如果主要是圈圍在城池之內,那一國有如此大數的人口,號稱帶甲百萬的楚國無論這百萬是指兵還是指楚國能動員的最大員額,那至少他國內要有能容納百萬人口的城池才能牢牢掌控百萬之數的人口吧,那具體是多少座城池?一座最大的城池又能塞進多少人口?這些人口在戰時或戒嚴時的起居真的都是擠在狹窄的城牆之內不得出入城門嗎?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還是會有城池外的比如藍田大營什麼的臨時營地供士兵起居以舒緩城池內的人數壓力,而且我好像看過一個說法是先秦的農田好像是圈在城牆之內的,那這又更可怕了,如果平均算下來,五百萬人口容納在五十座城池這樣算,平均一座城池怎麼說也要能塞進十萬上下的人數,十萬人的口糧,換算成農田畝數,那得是多大片的土地啊?在加上先秦低下落後的生產效率,除非先秦所謂的城池佔地規模比現代的一線城市還要大數倍,否則這怎麼算都算不通啊,先秦能動不動就搞出那麼大的城池而且還動輒數十座數十座的交割嗎?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一個國家有可能坐擁數十座這樣的城池嗎?如果上述是否定的,城池規模沒那麼大,頂多一座城池容納數萬人口,農田也不是圈在城池圍牆內,而是散落在城池外形成鄉野,那另一個問題又來了,農民們主要在城外耕種,那待在城池圍牆裡面的諸侯、封君、縣令官員們要如何管控城牆外邊種田的百姓?戰時又是如何徵調動員數萬甚至數十萬兵馬的?應該頂多只能徵調城牆內的數萬人吧,而且還要留住大部分人來維持城牆內的包括水利、物流、修繕....等事物吧,城牆內數萬人全部應徵去參戰,城牆裡沒人了,這時候城牆外的幾萬農民再組織一下進城脅持城府內管事的縣令或封君諸侯,並逼他們把城府內收藏的債券跟租稅契約燒毀,老百姓翻身當主子也許僅在一夜之間,這麼偌大一片土地跟如此大量的人口,還有如此多的城池,這些諸侯們怎麼管?怎麼統一?秦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每每思慮及此,就會驚覺自己以前讀的中國古典史簡直像是一千零一夜那個女奴臨時瞎編鬼扯來拖延蘇丹用的故事一樣,特別的沒有邏輯特別的混亂甚至特別的瘋狂。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齊國被樂毅連下72城還剩下莒城跟即墨兩城這段故事也是當年瞠目結舌想破頭也理不出頭緒的情況,真的照文字理解的話只剩兩城的齊國早就已經滅亡了,甚至宗廟應該都已經被佔領了,樂毅難道沒有抓住齊王的整個家族嗎?什麼理由讓齊國後來又能重新復國的?縱使樂毅後來全面撤兵,理論上講剩下的齊國也應該會面臨權力大洗牌,原本執政的家族應該會被廢掉,你想想看,田氏執政時因為沒處理好跟燕國的爭端導致首都跟宗廟都一度淪為敵手,國家72/74的城池落入敵手,構成齊國的各大家族難道還會坐視田氏繼續執掌齊政而不趁亂奪權嗎?田氏後來居然還能滿血滿狀態的再興,不覺得匪夷所思嗎?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即便田單有本事趕走了樂毅,然而問題的根本是,田氏犯了巨大錯誤在先,惹到了燕國派樂毅滅掉齊國,齊國各族憑什麼又會推舉田單這個田氏子弟擔任軍職,甚至讓田單繼續代表田氏帶兵,不說這些異性都侯們,單單是田氏內部我相信就失控了,怎麼可能一個田單能在他一人有生之年統合田氏內部的同時還統合了齊國各氏族,這就像是你跟我說臺灣被大陸滅國了,然後下個禮拜在日本旁邊的沖繩又成立了一個臺灣,語言、文字、國旗、國歌跟原本那個臺灣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就算是三歲小孩看了也知道裡面有貓膩吧。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如果田單復國的整個故事是真的,中間沒有陰謀或貓膩,那等於是在說明三千多年前的華夏大陸已經產生一個比現代任何政權都更加穩定的政權了,那包括秦國後來建立的法治帝國到中間任何一個穩定太平的王朝,其實都還看不到戰國時代東部政權齊國的腳後根,這個國家先是被滅,然後隔了不到一代人,樂毅居然能眼睜睜看著齊國滅在自己手上又眼睜睜的看著齊國原樣的重新在原來的地方成立起來,這樣的滅國到中興居然全是樂毅這一代人能盡收眼底的?即便拿到現代這也是相當驚人的操作,簡直就是里革愣中的戰鬥機啊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另外,邑這個單位跟城池貌似不能混為一,從長平之戰前的描述來看,上黨"郡"應該有17個以上的"邑",你仔細觀察,這裡出現了兩個不同文字來表示行政單位,在惜字如金的木竹簡書時代,書寫者不可能用兩個不同的文字表達同一概念,所以將郡跟邑分開理解成兩種不同級別的行政單位應該沒有問題吧?那問題又來了,這段文字裡沒有出現城池這個概念,上黨郡裡面包不包含城池?按照正常理解不可能不包含吧,上黨郡之內肯定有為數不等的城池,尤其是這個郡級單位的行政核心肯定得有一個"郡城"這樣的地物吧,那馮亭要交割上黨行政權力給趙國或秦國,居然只提了有17個"邑",即便我們可以理解成馮亭在迴避真實情況施放煙霧彈麻痺秦、趙,但如果是對當時背景情況跟地理行政認識有10歲以上的認知的人應該就會意識到馮亭迴避掉成池甚至回避掉了郡城這個重要概念,這是赤裸裸的把秦趙國君當10歲以下的孩子在耍弄啊,哪有這樣矇人的?秦趙國君瘋了嗎被馮亭的這套唬得愣愣的?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這裡很妙,三方都有上黨的一部分邑城,那上黨郡的核心郡城是在誰手上?不可能一個上黨郡有多個郡城吧,那乾脆分成多個郡,而且長平之戰前因到長平之戰結束也才頂多十幾年,在十幾年內斷斷續續的在上黨打了那麼多仗,我不信這三國能在這麼不穩定的十幾年發展城市把邑城進階成郡城,勢必有一座韓國在上黨被另外兩國爭奪之前就蓋好的防禦核心城池,而那個城池最終落在誰手上上黨郡就幾乎可以說已經是那個國家的了,除非這個郡的地形複雜非常,有多個天然的防禦要衝,那秦趙也不太可能在斷斷續續打仗不穩定的十幾年利用這些要衝蓋出什麼堪用的城池關卡啊,那怎麼還能這麼公平的僵持這麼長時間?


匿名
@guest · 已更新 26 Mar. 2021

而且齊國有七十幾座城池被打到剩兩座,這是什麼概念,把七十多座城池散亂出來的齊國百姓都集中到剩下的兩座即墨跟莒城嗎?這太不現實了吧,這兩座城控制的耕地足夠供養反攻樂毅大軍組成的臨時部隊糧食?兩座城池塞得進七十多座城池流散出來的難民?或者其實被樂毅攻陷的七十多座城池沒有流散出多少人口,多半被樂毅控制住了,而田單真的是利用區區七十四分之二的實力逆襲七十四分之七十二,這故事說給晚上不睡覺的兒子聽兒子搞不好都會嫌棄我在鬼扯敷衍他。


有請各位大神立即登入回答問題!